機構簡介
ADM的事工始自1992年,三位美國牧者領受了上主的呼召,懷著一樣的夢,立志服侍華人教會。為了圓夢,他們提出透過系統性培訓,協助位處偏遠地區及資源不足的教會,培訓學歷水平不高的教牧和領袖,讓他們成為有能力教導下一代牧者和信徒的老師,並且傳承下去。
機構最初是就地取材,直接把英文課本翻譯成中文教材。但慢慢發現這並非最好的方法。於是自1996年起,開始自行發展中文課程,為區內華人教會提供度身定造的教材,迄今已完成約30個課程。最先成書的是《舊約歷史一百步》和《新約歷史100步》。自此,我們便一直使用本身的教材去成就從上主而來的異象:
協助亞洲區內的教會有系統地裝備信徒領袖,使其有能力「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」(提後 2:15),成為能教導別人的人。

- 神是自有永有的獨一真神;聖父、聖子、聖靈三位而一體;同位,同權,同榮,是萬物的創造者,是掌管宇宙的主宰。
- 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,道成肉身,有完全的神人二性,因聖靈感孕,藉童貞女馬利亞而生,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,替人贖罪,使人脫離罪的刑罰和權勢,三日後從死裏復活、升天,現今坐在父神的右邊,作中保及大祭司,為聖徒祈求,又為教會元首,將來必親自顯現,從天再臨,建立國度,審判活人死人。
- 聖靈是三一真神的第三位,受耶穌基督差遣的保惠師,為要榮耀基督,使罪人知罪悔改,得獲重生,並居住及運行在信徒心中,使信徒藉以得勝成聖,又在基督裏聯為一體,成為教會。
- 全部新舊約聖經為神所默示,是神的話語,顯明神對人的一切旨意,是活潑的生命之道,是基督徒信仰與行為的最高準則。
- 人原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,後因悖逆而墮落。自始祖犯罪,世人就成為罪人,伏在神的忿怒之下,身靈皆須經受死亡之痛苦。一切人類皆有罪,與神的生命隔絕,唯有誠心悔改接受救恩,賴主耶穌基督寶血潔淨罪污,藉聖靈重生,方能進入神國。
- 神已藉耶穌基督為人類成就救贖工作,凡接受者皆由聖靈重生,成為神的兒女。
- 聖靈充滿,乃神對一切信徒的旨意,使信徒藉此成為聖潔,與罪惡及世俗分別為聖,完全順服神旨,過奉獻及服事的生活;此種生活乃重生以後的表現。
- 人死後都必復活,信主的人復活得生,享天堂永福,不信的復活受審判,進入永刑。
- 耶穌基督必快再來,親自顯現降臨。這重要的真理是信徒有福的盼望,鼓勵信徒過聖潔的生活及忠心事奉。

為滿足華人教會對牧者的需求,我們提出了一套強調傳遞和倍增的解決方案。
- 度身定造的課程:為數以千計沒接受過全面聖經培訓的牧者和領袖,設計及編寫他們適用的聖經課程。
- 度身定造的教學方法:我們強調教學法,讓教育水平不高和資源不足的牧者和領袖,也能成為老師,栽培其他同工。
- 透過度身定造的課程和教學方法,使接受裝備的教牧和領袖在完成課程後,有信心和能力接棒成為老師,把所學的真理傳遞給其他信徒領袖,令獲得裝備的人數倍增,惠及區內成千上萬的教會領袖。
- 製作並上載免費的優質聖經培訓教材,讓各地華人教會、教牧、領袖,以至信徒下載作各類培訓,例如成人主日學及團契小組之用。

大家心目中可有最喜歡的老師呢?過去,我曾遇上一些能推動我去追求學問的老師;也曾有老師能教導我如何把知識在生活及工作上應用出來。這就是「動機」教學及「實用」教學。最理想當然是把兩者結合起來,令老師與學生之間產生活潑生動的協同效應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,神的靈大大滋潤區內華人教會,信徒增長之快,增幅之大前所未見。每當談起華人教會的復興,便很容易想起主耶穌的教導:「要收的莊稼多,做工的人少。所以,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」主耶穌指的工人究竟是誰呢?根據馬太福音28章19-20有關大使命的描述,耶穌指的是培訓門徒和教導聖經的工人。
正如我們的異象:「協助亞洲區內的教會有系統地裝備信徒領袖,使其有能力『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』(提後 2:15),成為能教導別人的人。」二十多年來,工人培訓資源中心為區內華人教會和牧者,製作了大量教材及培訓資源。不僅於此,我們還發展了一套教學工具,能夠幫助學生更用心地學習,從而成為信心十足的聖經老師。
培育更多主日學或小組老師對你的教會是否有幫助呢?信徒所用的聖經教材能夠在生活中應用出來,你的教會又是否得益處呢?如果「是」的話,歡迎來找我們,共同裝備「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」。
陶更生博士

我們的同工是甚麼人?
他們在何處服侍?
- 我們的同工是由區內的教牧和信徒領袖組成,以機構自行編訂的課程教導區內同聲同氣的教牧和領袖,最具果效。
- 區內某些偏遠地方的牧者和領袖苦無接受培訓的機會,我們將修訂現有的培訓資源,把過去的培訓經驗延伸至偏遠地方,補他們的不足。

好僕人不會一下子就出現,他們要經過屬靈的培訓,並達到好僕人的標準才行。聖經教導我們要竭力作蒙神喜悅的無愧工人。ADM的方法就是呼召現有的僕人一同興起更多的僕人。成熟的僕人不會自然地出現,必須經過訓練才會成熟起來。我們所抱有的原則是:鼓勵僕人在知識、品德與事工技巧三方面取得平衡,也就是在「知」道、「活」道、「行」道等全人性的建立﹙西 3:16﹚。同時鼓勵他們在培訓當中走十字架的路,服事別人﹙可 10:43-45、腓 4:9﹚,將學到的真理,教導其他信徒,同時培訓有志於成為老師的人。
「我是一位傳道人,服侍主已經超過20年,服侍的對象都是知識和生活水平都較低的人。我曾經到過不少資源比我們更貧乏的地方服待,向他們的領袖教導這個機構的課程。他們都很喜歡接受我們的培訓,內容及所使用的技巧都是接近他們的情況,因此他們都很樂意採用我們的教材來裝備並訓練下一代的教會領袖。」李弟兄

已記不起那天是晴還是雨,卻記得我們走上熟悉的山頭,上面沒有樹,只有草,為那裏已有上百年歷史,由昔日進取的宣教士搭建的石屋群作小小的點綴。放眼四望,活像一片遼闊草場,無邊無際,彷彿可以從中通往世界每個角落,卻又隱藏不為人知的挑戰和險要地勢。
挺立峰頂,兩個同行者(陶博士和衛牧師)和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片更廣闊無垠的草場。那裏社會與政治狀況都極具挑戰,教會卻仍能快速增長,對領袖的培訓亦呈龐大需求。今天,仍然記得那種興奮、憂慮和喜樂交織,以及上主同在的強烈感覺:這事工是屬祂的,這支小團隊將有幸得見上主的手所作的工。我們作了簡短的立志,擬成夢想無限的聲明。大意是:
我們的目標是發展一套教會為本的培訓制度,通過培訓策略,
在盡可能大的網絡中培訓華人教會領袖。
那時候,我們對建立課程部毫無頭緒;我們沒想過與當地同工搭配的事情;我們不知道培訓大門會如何打開。意想不到的是陸續有人走進我們的生命,願意成為團隊一分子,一起走過不同的路段,成為方案的一部分。喜出望外的是這些以事工為起點的關係,竟化成祝福和認同。然而,我們對上主昔日為我們存留的祝福,當時其實是一無所知。
不知道的事情多不勝數:事工對我們個人的影響有多大?包括我們的心,我們的信,和祂的同行。我們將要面對甚麼風險?要嘗試多少次?會出現甚麼異常情況?事工會否失敗?怎樣勝過個人的掙扎? 上主會怎樣工作?祂如何運用不同的工具給我們樹立、建造和醫治呢?這一切,我們一概不知。
這刻,當我走到旅程的另一端,回望過去,衷心感謝上主對團隊的關顧。這是一支充滿原創性,敢於承擔風險,又容許試驗和嘗試的團隊。遇上困難時,我們或許僅能勉力而行,有時甚至會動搖,但最後總能柳暗花明。或許我們完成不了所有須要完成的工作,但肯定地我們已佔據最前排,近看祂奇妙偉大的作為。
今天,我們的目標作了調整,團隊也有改動。棒子正逐步移交土生土長的同工手上。我亦已準備好,打算翻開人生的新一章,原因是我對「被遺忘牧者」的負擔與日俱增,他們是沒有機會接受培訓的一群,極須幫助。
在開展下一段人生之際,我的袋子已盛滿了工具,心也充滿了喜悅。在上主的帶領和幫助下,我深信自己在培訓事工上還有作為。我的經驗不限於怎樣去教導,還有對祂的認識。通過效法那位在高天之上的老師,以及祂那顆竭力與人聯繫的心,我認識到好的聯繫,並非單單給予有學識或享特權的人,乃是給予所有人。

1975年夏天,我正為事工的發展而飽受壓力,神以恩慈給我應許:「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,他必成就這事。」使徒保羅是指著神的聖潔說的,我抓緊這應許使自己得以存活,也靠著祂的恩典得以在祂呼召的崗位和挑戰上發旺。今天,當我跟內子回望過去40多年光景時,不禁驚嘆:「神是信實的!」神使用ADM作平台,展示祂信實的奇異大能。反思過去的旅程,我得著甚多,特別是以下四方面。
上主供應有時
當我準備參與ADM首次的事工探索旅程時,得知費用遠超自己所能負擔。有一天晚飯後,我與家人一起禱告,並告訴孩子要把這事放在禱告上。那時,除了她們,沒有人知道我的需要。當時年僅四歲的女兒說:「嘩!爸爸須要很多錢啊。神呀,求祢給爸爸這筆錢吧……,要立刻啊,阿門!」話剛說完,電話就響起來。原來是一位朋友打來,想了解我尋找事工的進展。當內子告訴她有關我的旅程時,對方立時要給我奉獻,神早已在她心板上刻了一個金額,數目正是我們祈求的!當晚,神在我家顯出偉大的作為,我們不禁高聲讚美上主!祂供應有時!
多年後在工場,我們團隊跟逾20位教會領袖聚集在某個閣樓,準備為期一星期的培訓。然而萬事俱備,尚欠東風。我們正焦急地等候剛編好的全新課本能否及時運到。因運送問題課本何時運抵,沒有人說得準。我們一起為此同心禱告,然後便開始培訓。誰料就在這時候,外面有人敲門:書送到了!不遲不早!
禱告支持極重要
ADM的首個培訓機會是透過一位售賣聖經的勇敢女信徒介紹的。我們見面時,她劈頭就問:「有人為你們的培訓禱告嗎?」原來昔日她曾受過大大小小的逼迫,甚至淪為死囚。那時很多人都為她禱告,結果神聽了,也應允了,她奇迹地獲釋。她是靠著禱告和神的回應而活下來,難怪她劈頭便問我們這樣一道問題。我們也知道ADM的事工得以發展,你們的禱告是不可或缺的,神已回應你們的禱告。今天若再有人問:「有人為你們的培訓事工禱告嗎?」我們會有信心的答:「有!」
在失望中遇見神
ADM成立初期,我們為了替東亞低教育水平的教會領袖尋找合用的教學資源而煩惱。我們為此研究、學習及嘗試運用自己的資源進行培訓。正當事情稍有進展時,突然一股不穩定的強風,把培訓大門關上。我們失望之餘,唯有暫停培訓,把焦點投放在教材的編寫上。卻因毋須再安排及進行培訓,我們得以專注地寫書。不少課程正是在這段時間成書,一用就用了20年。ADM的課程部也建立了穩固的根基,迄今已發行了大約30個課程。
上主收割有時
1994年時只有一位在東亞土生土長的老師跟我們合作,還有幾位在洽談中。那時候,神透過《以賽亞書 30:20》應許我們:「……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;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。」多年來的培訓,我們就是要發掘隱藏的老師人才,並慢慢地結出果子,成就今天的團隊。
最近,我在一個ADM證書班的畢業禮上作分享。當我凝望本身已是牧者和教師的學員時,自然地記起神的應許:眼前的學員從前也是隱藏的。他們是那麼堅決,並準備好回應上主的呼召,起來改變世界!
主啊!感謝祢的信實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祢永遠都不改變。祢賜給我們「今天的力量,明天的盼望」。阿們!

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!能夠在同一機構盡心侍主十年,已是不折不扣忠心良僕,感謝主,ADM今年就有三位:小文、繆適和寧高。2008年,他們先後加入ADM,小文掌管財務,寧高和繆適則負責課程及教材的編纂。
寧高和繆適是ADM的孖寶。除了同一年成為ADM的全職同工,兩人以前因為返同一家教會,故早已相識。事實上,寧高當年加入ADM,也是由繆適扯線。「當初,在繆適的引薦下,我懷著幫助培訓東亞教會牧者的想法,來到ADM課程部工作。」寧高說。
時光荏苒,轉眼十年,寧高由最初協助ADM其中一位創辦人柯浩然牧師和當時任總編輯「文姐」編訂課程,到今天獨當一面,主理整個培訓及課程部,寧高覺得全是恩典:「很感恩,ADM的課程一直備受東亞華人教會和牧者的歡迎和認可。」學生當中有部分還是東亞區內著名神學院的畢業生:「對於ADM的課程,他們都有很好的評價,不但積極學習,還致力推廣。」寧高說。能夠在侍奉路上走到今天並不容易,甚麼令寧高堅持下去呢?「我們擁有一支忠心的華人老師團隊,他們勞苦侍奉,有的甚至每星期講道十堂以上,對我是很大的激勵。」
十年恩典,寧高如是,繆適也如是:「十年來,我專注於開發本土化課程,遇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,例如導師提供的材料嚴重不足。但神是信實的,往往讓我在看似偶然的情況下,例如從隨手拿起的報章和書刊找到所須材料。」
總結十年在ADM的服侍,繆適說:「ADM是神給我的奇妙禮物。在這兒,我從同工和導師身上學習怎樣當忠心的僕人;神又讓我發揮恩賜,藉文字跟一眾華人教牧分享神寶貴的話語,加上一班同工及導師的支持和關心,使我很享受當中的相交和團契。」
作為ADM掌櫃的小文,她從另一方面細味神的恩典:「這些年,機構的財政和事工多次遇上挑戰。當中體會的點滴,讓我從現實的有限中看見神無限的供應、保守和看顧。」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她入職當年正值金融海嘯,因著奉獻減少,ADM當年度的赤字擴大。但神的供應超過所求所想,並帶領機構安然度過難關。連串的試煉洗滌,鞏固了小文的信心。
這幾年,部分支持者對華人教會的投入減少,機構的奉獻收入也相應下降,但小文沒有擔心,她相信神會預備:「未來歲月,祈求神賜予大愛、能力及勇氣,讓我們迎向挑戰,學習順服及專注父神給予的每一份功課。」
最近兩、三年,ADM進入新舊交替的過渡期,人事及事工難免有所轉變,前路也必荊棘處處,但小文、繆適和寧高三位忠僕沒有憂慮,反更抖擻精神,準備在下一個十年為主走得更遠。

通過在曠野漂流四十年,神煉淨祂的以色列民,教導他們只能依靠上主,方能取得神應許給他們的福分。近日重溫有關經文,再次提醒自己惟獨靠著祂的靈,事方能成。
環顧現今世代昌盛繁榮,講求的不再是怎樣求生,而是如何活得自在。今天信徒對於「依靠主」、「信靠祂的大能大力」的力度或許已不比從前。然而,神仍然會用祂的方法去磨練祂所愛的百姓,叫他們懂得抓緊能力的源頭,去面對無法預測的艱難日子。
廿多年了,ADM的事工一直走來,曾經歷危險環境、也遇過暢順時候;既曾面對困難日子,也嚐過豐盛甘甜。今年初,我們提到「變」:世代在變、大環境在變,人心也在轉變;過去接觸的方式和渠道;培訓的模式與要求;學生的水平及想法都不再依舊,故此,我們必須「變」,以更適切的方式來回應需求。為此,年輕的領袖採取了新的推進手法,務求更準確地探討禾場的需要,選定接觸的層面;課程部亦因應需求,重新修訂舊課程,加入更貼身、更到地的元素,積極地回應各方的訴求。還有導師Nathan和Kevin新編的英文課程:《Corestory》,一切事情都按步改變。
然而,人的籌算還是有限的,近半年來,縱有不少好的消息激勵我們,但同樣有不少事情叫我們擔憂。這些日子接觸到的某些地區縱有需求,卻不歡迎開設培訓班;部分地區雖然有望設立ADM培訓,卻因手續太過繁複而須更長時間處理。某個區域因人事變動而被逼暫停所有培訓,迄今尚未找到適合的應對方法,大家只能在禱告中守望等候。一個為期兩年的領袖培訓班年初完成後,至今還未落實下次開班的時間。不少曾是我們重點培訓的地區,因不同原因而無法繼續及須要關閉。這些不明朗因素正纏累著團隊。
可幸的是,「我若必須自誇、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。」﹙林後 11:30﹚面對各樣的轉變,特別是要走出既定的安舒區,迎接不同的新挑戰,那分忐忑,那分掙扎,那分未知的恐懼,加上種種情況像要叫我們消沉喪志。然而,就在這軟弱無力的日子,神的恩典就向我們顯明。經歷了叩門開門、開門關門的事,體會祂的恩典足夠我們使用。昔日摩西在伯毗珥呼天喚地叫百姓聽神的話,到今天仍然實在,惟盡心、盡性、盡力愛耶和華-你的神,依靠祂,謹守遵行祂的吩咐,才是蒙福的關鍵,才是打仗前必須立定的根基。
生命有起有跌,事奉的路有高有低,先有「危」而後「機」才會出現。2018年快要終結,回首走過的路,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得著,仍要竭力追求。未來一年,該如何估算前路?如今只有一事:
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,或飢餓;或有餘,或缺乏,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祕訣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」 ﹙腓 4:12-13﹚